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考察黑龙江的重要指示精神,省委决定利用近一年时间,在全省开展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思政部党支部按照省委健委党组、学校党委安排,于2018年12月21日下午在南岗校区党员之家召开了全体党员大会,结合省情、校情,特别是我校思想政治工作实际开展了研讨座谈。
讨论会上,支部书记张革秋同志首先组织大家再次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学习了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为解放思想奠定思想基础。她要求结合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任务和目前我校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把解放思想体现在正视与发现问题、创造性突破性解决问题上;把解放思想落实到推动我校思政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成果里;把高标准、严要求贯穿于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的过程中。她要求将开展大讨论作为树牢“四个意识”和落实“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体现.增强了全体教师开展大讨论、积极参与大讨论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张革秋同志在讨论中谈到:今年9月10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提出了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国的总任务。学校党委孙希昌书记在学校宣讲大会上要求要把学习贯彻教育大会精神与东北振兴讲话、与我校“双高”建设、与每位教职工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作为掌握学校意识形态领导权的思政教师在落实立德树人,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重任,做“四个相统一”的好老师。
张革秋同志首先就思政课的五门课程彼此间内在逻辑关系指出:马克思主义原课是理论基础,概论课是创新理论,纲要课是理论来源,思修课是理论应用,形势与政策课是理论发展的前沿。无论是哪门课,都需要理论支撑教学,没有离开理论的思政课;思政课应注重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和现实社会所必须破解的难题。接下来她提出了如何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的具体要求,如不能拿科研代替教学、不能拿形式代替内容、不能拿说事代替说理,更应注意讲课不是背稿、不是演讲,应注意说理。
最后,就如何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张革秋主任提出了几项措施:加强校际之间的听课,通过互访交流等方式探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材向教学体系转化的科学方法;实践课教学有效途径探索;在理论上下功夫,吃透教材;遵循内容为王,形式服务于内容;采用新媒体技术手段,如:微媒体、学习通、微课等。
邹艳凤老师和吴丽娜老师结合刚刚结束的2018年黑龙江省思政课教师教学竟赛参赛体会。邹艳凤老师认为,要提高授课质量必须注重平时的积累,多看文献,多搞科研,多学习习总书记讲话,多向其他优秀教师学习,大量占有材料,整合材料,注重内在逻辑,注重每一节课,做到精益求精,夯实理论基础。
吴丽娜同志的赛后感悟是理论与实践经验不足,颠覆了旧有教学思想,学习了新的方式方法,比如重视理论,要用理论引导学生。同时吴丽娜同志也谈了几点教学中的困惑,在理论讲授过程中应结合为学生专业服务。同时,科研课题的薄弱需要亟待解决,授课形式与教学手段脱节的问题有待提升。
常博老师谈到作为一名新教师应加强理论学习,多关注时事、新闻,拓宽获取资料途径,作为思政教师应更加贴近学生,贴近学生专业,调研学生,梳理出贴近学生生活的理论。
付少杰老师谈到在谈到对于思修课的感受以及对于思修课程未来的希望与建议时,谈到教师应选取与医学相关案例,为职业生涯服务,而思政教师如何将理论应用到学生中去,都关系着学生职业道德精神的培养以及工匠精神的践行。
朱文艾同志提出自身理论深度不够,内在理论逻辑有待梳理,教学中不能片面的迎合学生,更应注重教学的实效,用理论解决现实问题。
赵宏玉同志谈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工作实效性,要求思政教师保持思想的深度,拓展知识的广度,追求探索的精度,注重论文研究,不应仅停留在低水平研究中,应提升研究水平与能力,同时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在为学生布置笔记中多布置一些与学生专业息息相关的问题,这样学生有一定的写作兴趣,同时也可体现出思政课的意义所在,这类问题一般在课本上或网上都寻不到答案,都是要生动脑思考后才能回答出来的问题,在评阅时对每一位学生进行细致的点评,无形中增加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拉近了与学生间的距离。同时做好本职工作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不仅在于能力,也在于心态,心态决定状态,状态决定成败,摆正好心态,时刻关心学生心理,爱护学生,加强与学生沟通,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行也是十分必要的。
本次大研讨热烈而富有实效,每一位老师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解放思想,献言献策。通过讨论,大家交流了经验,找到了思想和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思想根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张革秋主任进行逐一点评和总结,每一位老师都感慨收获很多,希望多增加类似这类研讨,真的做到了解放思想,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为增强工作实效性做好了思想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