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直党建网
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机关党支部建设是机关党的建设的重心和基础,机关党支部能否发挥作用,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支部书记是关键。
一、强化书记意识,解决“身份淡化”问题
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机关党支部书记大多数是由处室行政负责人兼任,一般情况下,都是先被任命为处室行政负责人,然后才被选举为党支部书记,虽然他们在推动机关党建工作与处室业务工作的融合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或多或少存在履行支部书记意识不强、身份淡化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有的不愿意兼任,认为支部书记是行政职务的“附属品”,对支部工作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的不重视,认为支部工作干好干坏一个样,对个人的成长进步影响不大,只要把业务工作干好就行了。有的无所谓,认为支部工作就是开开会、填填表、记记录,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
解决身份淡化的问题,重在强化书记意识,这是做好支部工作的重要前提。首先,要明确书记职责。当前,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成为党建工作新常态,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抓好党建是最大的政绩。支部书记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把抓党管党的责任扛起来,履行抓党建第一责任人的职责,落实好“一岗双责”。其次,要明确抓党建的重要作用。按照《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机关基层党组织有服务中心、建设队伍两大任务,作为行政负责人的支部书记要牢牢把住这两大任务,把重点放在建设队伍上,常想建设一流队伍、常念培养一流作风、常谋创造一流业绩,通过抓班子、带队伍,服务和保障中心工作完成。
二、强化素质意识,解决“能力不足”问题
机关党支部书记大多是业务上的“行家里手”,但做支部工作多是“半路出家”,虽然大部分支部书记有抓好党建的良好愿望,但存在抓党建工作的能力不足、不知道如何抓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有的不懂党务工作,对支部工作规律、方式方法和基本规程等基础知识知之甚少。有的不会做党务工作,存在“等”的思想,机关党委推一推,支部动一动。有的单位对支部书记培训较少,有的即使组织了培训,作为行政负责人的支部书记往往很难离开工作岗位,造成开展党务工作出现不懂也不学的现象。
解决能力不足的问题,关键是要发挥机关工委、部门党组、机关党委、支部书记这几个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工作合力。一是机关工委和部门党组要把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作为重要内容,通过制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规划、举办支部书记培训班、编辑支部工作手册、开展支部工作评选等形式,加强规划、指导、监督和检查。二是机关党委要把支部书记培训作为重中之重,及时对新任职支部书记开展岗位培训、对任职多年的支部书记开展菜单式培训等,经常抓、抓经常,使支部书记真正成为党务工作的行家里手。三是支部书记要勤于思考,对自己在支部书记这个岗位上履行职责、工作情况和经验教训,要善于琢磨, 及时反思, 不断提高做好支部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三、强化担当意识,解决“作用弱化”问题
机关行政处室担负着大量的社会治理、行政管理等日常性、事务性工作,支部活动常被临时性、突击性任务所冲击,存在开展党务工作困难多、书记作用发挥不明显的现象。主要表现在:有的支部书记习惯用行政思维谋划党务工作、用行政命令组织支部活动,方式简单,方法不活。有的对“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等基本组织制度坚持得不够,想起来就过一过,工作忙时就拖一拖。有的想组织活动,但缺经费、少资料,“灯下黑”的问题比较突出。有的认为自己职权有限,干部有困难解决不了、有问题处理不了、有成绩提拔不了,影响支部工作成效。
解决开展党务工作困难、作用发挥不明显的问题,支部书记必须要敢于担当,迎难而上。一是要以身作则。支部书记是支部建设的“风向标”。作为支部的带头人,切实做到为人品行好、工作标准高、个人自律严、表率意识强,在党员干部中树立起实的形象、干的形象,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二是要建章立制。党建制度是支部书记开展工作的“定盘星”。支部书记要熟悉党章的规定、把握《条例》的要求,在坚持“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等基本组织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使支部工作做到有章可依、有序可循。三是要依靠组织。组织的力量是支部建设的“蓄水池”。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支部书记大部分又是兼职,要善借机关党委之力、支委之力、党员之力,在围绕发展、服务大局和实现部门、处室目标任务中确定活动主题、设计活动载体,增强活动吸引力,做到“水涨船高”。四是要创建品牌。党建品牌是支部建设的“标识牌”。支部书记要从支部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找准服务中心工作的切入点,努力创建一两项有特色有影响的支部工作品牌,做到打造一个品牌、建设一支队伍、推动一项工作。